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陈天章家庭:“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

    2021-7-7

    吊凤岭陈天章烈士

     

    十年门下喜相逢,

    世事沧桑痛鞠凶。

    早岁怜君离怙恃,

    一心羡尔拯工农。

    势成骑虎还催敌,

    阵合长蛇尚挫锋。

    闻说城南遗迹在,

    还留碧血染青榕。

     

    陈国柱(莆田党组织主要创建者)撰写的纪念伯父陈天章的祭文,我一直熟记于心。小时候,我完全不懂诗的含义,但听长辈说起这首诗时,也会隐隐感伤。

    勇于斗争,革命到底

    伯父陈天章,别名柯芹,1906年出生于莆田县新县乡(今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一个农村牧师家庭。11岁时父母相继病亡,伯父由其婶母抚养。

    1922年,伯父考进莆田哲理中学。彼时,原就读于厦门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夏大学的莆田籍学生陈国柱先后带回各种革命书籍,在莆田各中学散发。满腔热血的伯父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革命书籍,毅然选择献身于革命道路。

    伯父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还将革命思想渗透给身边的人。他曾经拿着《共产主义ABC》,一字一句念给一字不识的婶母听,并告诉婶母:“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参加革命工作时,伯父经常将印有革命标语的传单拿些放在身上,分给乡亲们,传播革命理想信念。不管当时形势多么紧张,伯父的心中始终亮着共产主义这盏明灯,不忘宣传革命理想。

    1926年,莆田党组织为了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举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直达地方军阀旅部所在地。英勇无畏的伯父始终走在队伍的前头,和进步学生一起在街头张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标语,散发传单,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

    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年轻的伯父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他于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打退堂鼓。

    除恶斗霸,无私无畏

    伯父在地方名校上学,家人希望他将来能谋个一官半职,成为达官贵人。但看到群众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又长期被地主、恶霸剥削,最终到手的粮食没多少,他深感愤恨。伯父明白,一人幸福不是幸福,大众幸福才是真的幸福,不仅要宣传共产主义,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

    干好革命,除了会“文”,还需要“武”,既要会战斗也要学会保存自己。于是,一介书生的伯父短时间内学会了“扛枪弄炮”。

    1928年春,伯父担任莆田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支工农游击队队长。他率领部队到处打击“缉私队”,拔除民团据点,积极开展除霸斗争,收缴地霸武器。从此,这个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领导武装斗争的伯父在革命的路上充分发挥自身理论优势,有勇有谋,闽中革命的多个“第一”都有他的身影。

    1930年11月9日,中共莆属特委宣告成立。这是闽中第一个地委级党的组织,伯父担任特委委员。在伯父的建议下,中共莆属特委会把土地革命试点和红军据点由澳柄乡转移到他的家乡——莆田东北部的偏僻山区外坑乡。同年12月9日,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在宣德宫成立,这是在莆田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群众基础好是开展革命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家乡,平日里都是邻里乡亲的,要做好工作要一碗水端平,做到公平公正。

    在发动群众开展打击地主、恶霸革命斗争中,伯父率队抓捕了3个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地主,如此秉公处事、不徇私情,让群众看到共产党和红军是真心为民的,大家纷纷表示拥护。

    1930年12月26日,伯父率部在莆田山区芦尾村执行除恶斗霸任务,遭受驻闽中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一部会同地方各种反动武装800余人包围。敌人从四面八方开枪射击,又纵火烧山。面对强敌,伯父带队奋力反击,英勇抵抗,但因寡不敌众,负伤后不幸被捕。

    寒冬腊月,赤诚红心。伯父被押途经白沙街时,仍慷慨激昂地向围观的群众宣传革命一定会胜利的道理,号召大家继续与军阀、民团斗争。当地恶霸范少京威胁说:“你死在眼前,还敢多嘴!”伯父语气坚定地说:“我死后,还有无数的同志会继续斗争下去,你们这些人迟早逃不了人民的法网!”

    当晚,伯父被关押在县城海军陆战队旅部监狱,军法官要他说出所有共产党员的名字,他从容不迫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其他的我不知道。”军法官要他“自新”,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只知道‘革命’二字!”宁死不屈,严词拒绝敌人的劝降。

    革命意味着流血牺牲,革命者面临的是舍身取义。1930年12月28日,伯父在城关南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4岁。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父亲自懂事起,就跟着伯父给红军站岗放哨,为革命活动做保卫工作……伯父牺牲后,父亲一路辗转至福清,继续加入革命队伍。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血雨腥风的年代,父亲的革命经历也写满了慷慨和悲壮。他常说:“你伯父那么年轻就为革命献身,我们吃这点苦算什么!倒是困难坚定了我们的初心,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

    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于1956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在新县供销社工作。那是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老百姓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口粮都要供应,但父亲从来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

    有一年临近春节,供销社门口十分拥挤,有不少村民排队领取过节物资。母亲试探地问父亲:“能不能不排队直接把粮油带回家?”父亲一口回绝:“大家都在排队,咱们不能搞特殊。”第二天一大早,顶着凛冽的寒风,父亲牵着年幼的我去排队,说:“阿泉,你要记得,我们作为革命后代,更要坚守规矩,不搞特殊,不能插队,用咱们的行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

    父亲一生任劳任怨,不谋私利,从来不搞特殊化。他教育我们:“好好学习革命的思想和作风,不怕困难不怕累,脚踏实地工作,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一直是我们后代学习的榜样。

    坚守初心,接力传承

    父亲的谆谆教诲一直萦绕在我耳旁,师范毕业后,我选择回老家,去条件较为艰苦的新县山区学校任教。

    山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看着学生们一个个出人头地,我的内心特别地自豪。2017年,我因从事乡村教育满30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接续奋斗。在莆田涵江区新县镇外坑宣德宫旁,有一座两层的楼房,是莆田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每逢过年,我们全家老小都会义务清扫纪念馆,向参观者讲解伯父与闽中革命的故事,缅怀先烈。

    只有深入了解革命前辈的苦难,才能真正读懂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舍身取义、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教育好下一代,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才是对伯父等先烈们最好的告慰。

    “我们是革命者的后代,要学习先烈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精神,学习先烈英勇斗争、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我时常对儿子说,“你在政府部门工作,工作中必须恪尽职守,我们要无愧于先烈。”儿子谨记我的话,在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令我很是欣慰。

    我的侄子陈志国是闽中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的一名工作者,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每到清明节等重要节点,侄子都会向前来陵园祭奠英灵的学生、干部、群众和驻莆官兵等讲解闽中革命历史。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唯有不忘初心,铭记历史,讲好身边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家风,方能告慰先辈。我已是古稀老人,生活在和平时代已心存感恩,在有生之年,我将守护好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和伯父故居,让红色火种心手相递,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原创:闵继轩 口述人:陈金泉,系陈天章侄子 整理人:陆婵娟 洪颖 陈碧媛)